在全球能源多元化和低碳化趋势的大背景下,航运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
作为德国最大、欧洲第三大集装箱港的汉堡港,202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保持稳定,为380万标准箱(TEU)。从大宗货物的吞吐量来看,能源转型正不断推进,尤其是煤炭运输量持续下降,这也导致汉堡港的大宗货物吞吐量减少,海运货物总吞吐量为5590万吨。另一方面,集装箱船舶靠港次数和腹地交通中的铁路货运份额则呈现积极增长。
汉堡港营销协会(HHM)首席执行官马特恩(Axel Mattern)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的前景还不是很明朗,一些地区冲突也没有结束。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对上半年表现还是相当满意的。”
半年报数据显示,在汉堡港十大贸易伙伴中,中国依旧以110万标准箱的总量保持领先地位,美国也保持上升趋势,共处理34.1万个标准箱,增长了9%,巩固了美国作为汉堡港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尽管上半年我们看到对美国业务增长突飞猛进。但即便如此,也与汉堡港贸易往来排名第一的中国相比,相去甚远。”马特恩说道,“当前,往来中国与汉堡港的货物多为消费品、化工用品、机械设备等。在汉堡港装卸的集装箱中每三个就有一个来自或将运往中国,中国是汉堡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集装箱来源地,我相信这一点不会改变。”
在10月底的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期间,上海港与汉堡港联合宣布共建“上海港-汉堡港绿色航运走廊”。谈及这一最新合作,马特恩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涉及航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涉及供应链的绿色转型,这是双方在推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能与上海港开启这方面的合作,我感觉非常自豪。”
他表示,汉堡港与上海港很相似,上海港在自动化方面走在前面,而汉堡港在可持续方面有些优势,“当前除了需要在港口布局可持续的清洁能源,船公司还需要在航线方面提供绿色、清洁的燃料,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绿色航运走廊’。”
早在2004年,上海港与汉堡港就签署了姐妹港协议。目前,汉堡港通过15条航线与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主要港口相连接。
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能源转型变得越来越明显,对汉堡港来说,特别是煤炭贸易量的减少,导致散货吞吐量下降。“尽管就数据来说,可能较去年同期相比总体没有显著的增幅,但我们更看重的是,那些希望来到汉堡港的集装箱、希望在汉堡港停留并且愿意通过汉堡港发往欧洲内陆的集装箱。这些细分领域的数据增长是很明显的。预计全年走势也会趋于稳定。”马特恩解释道。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停靠汉堡港的集装箱船数量略有增加,增幅接近1%。这一增长主要由中型和小型船舶推动,与去年同期相比,所有尺寸级别的运力超过1万TEU的大型集装箱船的停靠量均有所下降。
“这一趋势反映了红海持续存在的危机,胡塞叛军造成的破坏导致航运公司选择绕好望角更长的航线。这次绕道将往返亚洲的航行时间延长了多达15天,并促使班轮服务进行了调整。从积极的一面来看,更多的班轮服务现在停靠汉堡。”马特恩回忆道,红海危机发生伊始,全球港口拥堵频现,此后供应链开始调整,现在汉堡港的业务往来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在他看来,不仅仅是红海危机,当前对美出口激增后,也导致汉堡港出现一定拥堵,现在汉堡港甚至专辟一个码头来处理对美货物,以提高时效。
自2016年起,邮轮在停靠汉堡港期间可以从阿尔托纳邮轮码头的岸上获得绿色电力。自今年4月起,大型集装箱船也可以获得该服务,最初是在欧门集团(Eurogate)旗下的CTH码头。这使汉堡成为欧洲第一个为这两种类型的船舶提供岸电的港口。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旗下的各个码头正在安装岸电设施。此前,中远海运(COSCO Shipping)的一艘船已经在CTT码头成功完成了使用岸电的试运行。从2025年起,汉堡港将可以正式运营为大型集装箱船提供岸电。
马特恩介绍,在欧洲港口,目前船舶使用岸电并非强制性,为可选择性,但2030年开始将强制所有船舶使用岸电。
据第一财经了解,目前汉堡港还启用首个氢能港口物流试验场以及配套加氢站,打造了首个在港口物流中使用氢能的灯塔项目。
“在航运业低碳转型中,我们对各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持开放态度。汉堡港有能处理氢气、氨气、甲烷等码头和配套设施。当前,液化天然气(LNG)很流行,但我认为,就绿色航运而言,这肯定不是终极解决方案,最多是过渡性的‘中间解决方案’。”马特恩表示,“无论最终的转型转向哪种可再生能源,我们都时刻准备着。”
此外,马特恩还提到,当前颇为火热的人工智能(AI)在汉堡港很早就开始布局与运用,“就提高港口效率而言,AI是个不错的工具”。